很难解释为什么我一个上海人会对嘉峪关,这片雄峙于祁连山雪峰与黑山之间的“天下雄关”产生了“世外桃源”的强烈感情。我问了一些朋友,他们对于世外桃源的理解与感觉,得到的回答是一片美好的应许之地,它与世隔绝,纯洁而不受污染,一派生机勃勃、多姿多彩的景象,生活在里面的人们灌溉与维护着这片土地,人们欣赏并享受着它。
我想首先是它的颜色打动了我。在嘉峪关我看见了牛仔布色的蓝天和金黄色的房子,这与我在上海看见的非常不同,在上海我常常看见天空的底色是红,走在五光十色的建筑群之间,我的步子必须十分坚定,因为前后左右都是墙,所见所闻都是人。假如上海的动人之处在于夜,那么,日头下的这座古代军事城堡则使我流连忘返。
在所有能找到的旅游资料中,最值得介绍的是下面这两段话。
嘉峪关“初有水而后置,有关而后建楼,有楼而后筑长城,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”。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(公元1372年),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。这里地势险要,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,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,两山之间只有三十华里,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,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,乃兵家必争之地。关西的大草滩,地域开阔,素为古战场,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,紧靠关东南坡下有九眼泉活水,冬夏澄清,终年不竭,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。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,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。
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,由于风雨侵蚀,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。尤其是在1986年,嘉峪关响应邓小平“爱我中华、修我长城”号召,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,恢复关城,以“修旧如旧、恢复原貌”的原则使它成为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、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。
明代的建筑总是美得那么大气,不会太精细,也不是太粗野,使人在简洁中体味智慧,同时深深地为它的永恒之美而叹服。一座本来也许只有在北京城才能看见的高水平建筑群,却在古代中国的西北边塞留下了它最成熟的丰姿,这座关城,向我们吹拂着历史最真实的气息。
它仿佛是吉祥的象征,因水而置,设关建楼,后筑长城,从此这里再无战事。
因有了它的威严与雄壮,有了它与群山大漠、长空皓月的见证,才使生活在它的庇护里的人们获得桃源中人的信心,它在吐出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的话语同时向我们说,怡然自乐吧。
在嘉峪关,我的每一个脚步都变得欢快,每一次凝望都变得清澈,每一下停顿都变得温柔,我心里一点儿也不着急,我感到太阳暖和地晒在脊背上,感到我的心境像蓝天一样辽阔平静,感到信心在我的身上像这座金灿灿的雄关一样肯定。
当同样的感情再次来到心间时,我写过下面这首《自由》。
自由
2007/11
徐徐
一
不容易看到的鸟儿,为其不易见,故其自由飞。
二
崇明岛上让我最喜欢的是它的蓝天和舒爽的空气。
水洗牛仔布的蓝色使我好像又回到了嘉峪关的关城,
渔船的甲板替代了城楼的石阶,
盈盈的水波替代了漠漠的黄沙,
将军府前的大胡杨树换成了岸边的垂柳,
然而这辽阔的天空,活泼的风儿,
和静静开放的鲜花与嘉峪关是一致无二的,
一致无二的还有晒在太阳下感到暖和的背脊,
和我平静辽阔的心境,就在此时,
一只小鸟唱着欢快的歌儿从我眼前飞过,
仿佛给了我出发的信号,
说你启程去东滩探访我的兄弟姐妹吧,
我听从了它的呼唤,
上路去看更多自由而美丽的鸟儿。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