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圣经的智慧》,文汇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
爱情如死一样坚强
源自《雅歌》第8章6节。新娘向新郎倾诉挚爱的感情时说:“愿你的心只向我敞开,愿你的手臂只拥抱我。因为爱情如死一样坚强,恋情如阴间一样牢固。它爆发出的火焰,就是耶和华的烈焰。大水不能熄灭爱情,洪水也无法把它淹没。若有人想用财富换取爱情,他必全然被藐视。”这是《圣经》中著名的爱情诗片断,其中“爱情如死一样坚强”因比喻新奇、内涵深刻而被人广为传诵。
像约伯一样耐心
源自《约伯记》第1、2章。约伯是乌斯人,完全正直,敬畏上帝,远离邪恶。一天,撒旦混在天使中朝见上帝,上帝夸奖约伯是世上最好的人,从不犯罪。撒旦说:“你待他那么好,他怎能不敬畏你?你若毁掉它的财富,他还会虔诚吗?”于是上帝派撒旦去考验约伯。灾难很快在约伯家中降临了:示巴人抢走了牲畜,杀死了雇工;天火烧死了羊群和牧人;迦勒底人抢走了骆驼和仆人;狂风刮倒了房屋,把全部儿女都砸死。约伯虽痛苦不堪,却未因此而埋怨上帝。接着,撒旦再次考验约伯,使他从头到脚长满毒疮。他的妻子问他:“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?弃掉上帝,死了算了!”约伯却说:“你说话简直是愚顽的女人。难道我们能从上帝手里得福,就不能受祸吗?”直到这时,约伯仍然说话谨慎,耐心等待着上帝的公正回答。后人用“像约伯一样耐心”比喻“具有极大的克制精神”。
像大卫一样勇敢
源自《撒母耳记(上)》第17章41-51节。大卫是以色列的第二个国王,生于犹大的伯利恒。他从小勇猛过人,曾徒手杀死袭击羊群的狮子和熊。扫罗称王年间,一天,非利士猛将哥利亚向以色列人骂阵,扫罗和手下的将士个个惶恐,无人出战。这时,大卫还是个牧羊少年,见此情景十分气愤,便找到扫罗,要求出阵。他只拿了牧羊杖和抛石的弹弓,再到河边拣五块光滑的石子,去迎战那非利士巨人。哥利亚见以色列营中走出个手持牧羊杖的少年,就轻蔑地纵身扑去。大卫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块石子,装入弹弓,用力甩去;那石子正中哥利亚的脑门,打得他脑浆四溅,扑倒在地。大卫飞跑过去,拔出哥利亚的战刀,割下他的首级。以色列人见状军心大振,将非利士人一举击溃。后来,西方人用“像大卫一样勇敢”比喻“极其勇猛,非常果敢”。
像亚哈一样贪得无厌
源自《列王纪(上)》第21章1-16节。亚哈是北国以色列的第七代王,在位22年(约公元前876-854年),娶西顿王谒巴力的女儿耶洗别为妻。亚哈的王宫附近有一座葡萄园,原是耶斯列人拿伯的产业。亚哈想把这园子据为己有,便对拿伯说:“你的葡萄园离我的宫院这么近,还是把它让给我做菜园吧!我可以用更好的葡萄园跟你交换;倘若你同意,我也可以出钱买下来。”拿伯拒绝说:“这葡萄园是祖先留下的产业,我是万万不能出卖的。”亚哈因为遂心愿,就让耶洗别密谋诬陷拿伯,把拿伯用石头砸死,最后将葡萄园强行霸占。后人用“像亚哈一样贪得无厌”喻指“不择手段地贪占别人的财产”。
像耶洗别一样歹毒
源自《列王纪(上)》第21章7-15节。耶洗别是西顿王谒巴力的女儿,以色列王亚哈的妻子。她性情乖张,狠毒强悍,曾大建崇拜异教神的庙宇,杀害耶和华的众先知,还迫害著名先知以利亚。亚哈欲占拿伯的葡萄园遭到拒绝,她盗用国王之名写信给城中父老贵胄,要他们把拿伯召来。拿伯来后,她指使两名歹徒诬陷他,说他诽谤了上帝和亚哈王,以此为口实把他拖出城外,用石头砸死;尔后便让亚哈将拿伯的葡萄园占为己有。耶洗别罪行累累,耶和华预言她必被野狗噬食。亚哈王死后十一年,耶户兵逼王室,几个宦官把她从楼上掷下摔死,其尸体终被野狗所食。后世西方人描述阴险、狠毒、无耻的女人时,常称之“像耶洗别一样歹毒”。
有夫之妇
源自《以赛亚书》第62章4节。大先知以赛亚预言以色列族的未来说:“你在耶和华的手中要成为华冠,在上帝的掌上要成为荣冕。你必不再称为撇弃的,你的地也不再成为荒凉的。你却要称为我所喜悦的,你的地也必称为有夫之妇。因为耶和华喜悦你,你的地也必归他。”这里说,上帝喜悦某人时,也喜悦他的地;这时,某人的地就像有夫之妇一样有了归属。后来,西方人用“有夫之妇”喻指“平安、康乐、有所归属的地方”。
像所罗门一样聪明
源自《列王纪(上)》第3章16-28节。所罗门是大卫的儿子和王位继承人,在位约40年(约公元前973-前933年)。初继位时,所罗门求上帝赐予智慧,上帝应允了他,他就成为世上最有智慧的人。一天,两个妇女来找他告状。一个说,她俩都带着刚生的小孩同住在一个房间,夜里,另一个妇女睡觉时,不小心压死了自己的孩子,却趁她熟睡时,用死孩子换了她的活孩子。另一个妇女则坚持说,活孩子是自己的。所罗门听后,吩咐侍从拿刀来,说:“把活孩子劈成两半,两人各得一半!”闻此言后,一个妇女不同意,说:“那就把孩子给她吧!”另一个妇女却同意劈开孩子,一人一半。所罗门听后,说:“不让劈孩子的妇女才是孩子的真正母亲。”随后把孩子判给她。这就是脍炙人口的“所罗门智断疑案”的故事。后来,西方人用“像所罗门一样聪明”比喻“异乎寻常地聪慧睿智”。
像多马一样怀疑
源自《约翰福音》第20章24节。多马又名低土马,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。耶稣复活后,向门徒显现时,多马不在场,后来,虽然其他门徒都告诉他自己看见主了,多马却坚持不信,说:“除非我亲眼看见,并亲自摸到他手上的钉痕,用手探入他的肋旁,我决不相信。”过了八天,门徒们又聚集在一起,多马也在其中。耶稣再次显现,站在他们当中,说:“愿你们平安!”然后对多马说:“来看看我的手,用你的指头摸摸;再用手探一下我的肋旁。不要再疑惑了,务必相信。”直到这时,多马才相信耶稣确实复活了。在后世西方语言中,“像多马一样怀疑”喻指“生性多疑”,或“怀疑主义者”。
像犹大一样卑鄙无耻
源自《路加福音》第22章47-53节等处。犹大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,来自犹太省南部的加略镇,为耶稣和众使徒掌管钱囊。耶稣受难前几天,伯大尼的马利亚用极贵的香膏浇耶稣,以表示敬爱,犹大却责怪说,何不把香膏卖了去周济穷人,而作此浪费呢?他心中其实并不顾念穷人。耶稣说,由他吧,他是为我安葬才用的;今后常有穷人与你们同在,你们却不常有我。此后,犹大就与阴谋杀害耶稣的祭司长商议,以30块金币的酬价把耶稣卖给他们,并定出暗号,他和谁亲嘴,谁就是耶稣。犹大带领众人在客西马尼园找到耶稣后,假惺惺地喊一声“老师”,就前去和耶稣亲嘴。随从的人见暗号后一拥而上,将耶稣捉拿。耶稣被判钉十字架后,犹大后悔了,把钱交回,自己上吊而死。后人用“犹大”指称“叛徒”,用“像犹大一样卑鄙无耻”喻指“出卖亲人和朋友的可耻行径”。
善心的撒玛利亚人
源自《路加福音》第10章37节。一次,一个犹太律法师来问耶稣,怎样做才能得永生。耶稣表示,按照摩西律法的规定,以全部身心和力量爱上帝,又以爱己之心去爱邻人,就会永生。律法师又问:“那么,‘邻人’指的是谁呢?”耶稣用比喻回答:“有一个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去,途中遭劫,强盗把他的财物洗劫一空,又把他打个半死,丢在路边,然后扬长而去。过了不久,一位祭司从这里经过,看见那人躺在地上,就绕道而行,继续赶路。之后,又有一个利末人经过,也像祭司一样绕道避开。后来,有一位历来被犹太人鄙视的撒玛利亚人经过,看见这犹太人,就连忙上前,小心翼翼地用酒和油为他敷治伤口,又用绷带包扎好,然后把他扶上自己的坐骑,带到附近的客店,整夜照料他。次日当他离开时,还交给店主两个银币,说‘请替我好好照顾这个人,如果钱不够用,我回来时再给你。’”讲完这个故事,耶稣问:“你认为在这三人中,谁是遭劫者的邻人呢?”律法师说:“那个善心的撒玛利亚人。”耶稣说:“对了,你照样去做吧。”后来,在西方语言中,“善心的撒玛利亚人”喻指“见义勇为、乐善好施的人”。
道上有猛狮
源自《箴言》第26章13节。“懒惰的人说:‘道上有猛狮,街上有壮狮’,于是就不肯出去工作。”这原是犹太哲人批评懒惰人的语录,后用为讽刺语,揶揄生活中前怕狼后怕虎、遇事裹足不前的庸人。
离死不过一步
源自《撒母耳记(上)》第20章3节。大卫和扫罗之子约拿单是至亲的朋友。扫罗要加害大卫,大卫逃到约拿单那里,问他:“我在你父亲面前犯了什么罪,他竟要寻索我的性命?”约拿单不信,回答说:“断然不会!你必不至死。我父做事无论大小,没有不叫我知道的。怎么独有这件事隐瞒我呢?决不会如此。”大卫说:“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在你面前起誓,我离死不过一步。”约拿单听他这样说,才不再怀疑。后来,此语喻指“大难临头”、“死期将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