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摘:
人内心的贪心和邪恶的问题。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人在罪恶中沉沦。我的结论是,问题不是出在科学、宗教或者是基督徒上,而是出在人的心里,是人心里的贪念。
《圣经》并没有告诉科学家,您相信上帝这个神就不需要深入思考。《圣经》告诉科学家相信上帝,相信造物者,大胆进行你对终极真理的探寻。
赵:在我们看来,在数学、物理、化学这些科学之外,某些终极真理的探索是哲学的任务。黑格尔说,哲学是“黄昏到来时才起飞的密涅瓦的猫头鹰”(这里的密涅瓦即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,栖落在她身边的猫头鹰则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)。我的理解是:第一,它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,包括宇宙的、地球的、人类的、个人的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反省,从中提炼出真理来。第二,他说猫头鹰飞高了看得更远,并且在黑暗中还能发现问题,哲学家也应有这些本领。我认为,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反省和提炼过去,希望得到的结论能够指导未来。上个世纪初,有人曾把“Philosophy”翻译成“智学”。意思就是超过已知的具体知识,在知识之上,思想上,在逻辑上,能够有一个更高的概括。
帕:很有趣味的是,“哲学”的英文拼写本来是希腊文的两个词的组合。前面那部分“philo”,希腊文是“爱”的意思。后面那部分“sophy”,则是“智慧”的意思。所以,“Philosophy”,希腊文本来的意思就是“爱与智慧的组合”。
赵:我理解“爱智慧”包含着爱真理的意思。
帕:对,是寻找真理和享受生命。
赵:真理也是一种美。人们能享受到寻找真理过程中的美和寻找到真理的美。美有许多种:自然界的美、绘画的美、音乐的美、建筑的美,等等。一个懂哲学的人,在哲学思考之后又新的收获的时候,他能感受到哲学的美,这是一种很高级的美吧。比如说,爱因斯坦认为他的质量和能量关系公式E=mc2很美,因为它不仅很简单地表达了质量和能量的转换关系,其中还有丰富的哲学意义。
帕:我知道这个公式,但是我不了解这个公式的意义。
赵:简单地说,原来物理学家认为质量和能量是两回事。这个公式的发现,证明了质量和能量是可以呼吸那个转换的。那么,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,在一定条件下应当合并。
帕:为什么物质有能量,但不是都能爆炸?
赵:特定的物质要有一定的特性和外界条件才能转化为能量,才能爆炸。
帕:像原子弹那样,就是里面的能量爆炸了?
赵:有两种核反应,一种是聚变,一种是裂变。我忽然发现,您在物理学上也有很高的理解力。
帕:那就是为什么科学家爬到山顶上,发现神学家已经在那儿找到了人生的答案。
帕:我最近看了爱因斯坦关于宗教的一个讲话。爱因斯坦说:“我想知道上帝的想法,其余都是细节。”他还曾经说过:“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,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。”
帕:宗教的定义是人去寻找神,但基督教是人和上帝的一种发展关系,所以基督教不认为自己是宗教。我们希望人相信上帝,并告诉别人跟随耶稣的办法。但是,您有绝对自由说“我不要”,这是您个人的选择,但我仍然爱您,仍然尊重您,我们仍然是朋友。
帕:我在北京真正看见了文雅的、开放的基督教书店。
赵:这个对话曾经在一个杂志上发表过。读者说您是极富智慧和友好的人,当然您的光彩,我同样也享受了。
帕:您很有诗意,像诗人一样。
赵:我觉得您是哲学家,我对哲学家对比诗人更有兴趣。诗人有激情,不一定讲究逻辑。清华大学有一位传播学的教授,他说,读了我们的第一次对话,竟至一时失语,觉得对话好得不能再作评价。
帕:我们好像有一种纠缠不清的爱:我们都同样地爱中国,现在中国又爱我了。
赵:我们还要感谢最初的引见人——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的诸位先生,我们几方面协作十分成功。中国人说:“不能过河拆桥”。
帕:是啊,我们谈了两天。
赵:如果有时间,我们也许能更展开地谈上20天。